“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题词。1941年9月25日,在阻击日寇的战斗中,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5位八路军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7月28日,中冀汽车集团前往易县西部太行山东麓狼牙山,开展“缅怀先烈 勇攀高峰”2023红色文化主题活动,重走英雄路,感悟狼牙山精神。
1942年,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41年,我国进入抗日战争中期,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这一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这一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日军损失8万余人。这一年,汪伪政府开始推行“清乡”运动,新四军开始反“扫荡”。
而发生在这一年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壮举,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不怕牺牲、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崇高精神。
1941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6万多名日军和1万多名伪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规模空前的秋季大“扫荡”,企图在短期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河北易县的西南方向,包括有棋盘陀、莲花峰在内的5坨36峰。当时,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这里藏身,躲避日军的疯狂“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3500余人开始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7连留下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任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在击毙击伤90多名日本鬼子后,他们打光了子弹。这时,他们已经退到了棋盘坨。他们就利用险要的地势,用石头抗击日本鬼子的进攻。最后,连山顶的石头也全扔光了。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称赞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之一。这是党和人民对5位壮士的最高评价,他们的英名也将永留史册。